首页
各国动物
新闻
知识
鸟类
白颊鹎
Himalayan Bulbul
白颊鹎英文名:Himalayan Bulbul
白颊鹎学名:Pycnonotus leucogenys
白颊鹎头部特写
白颊鹎
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
中文名:白颊鹎(拼音:bái jiá bēi);
英文名:Himalayan Bulbul;
学名:
Pycnonotus leucogenys
。
白颊鹎,又名喜马拉雅鹎,是鹎科下的一种鸣禽。它们分布在阿富汗、不丹、印度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伊拉克、塔吉克斯坦及沙特阿拉伯。树栖性,以昆虫、浆果、果实、种子、嫩芽和花蜜为食。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:无危(LC)
科学分类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
界: 动物界 Animalia
门: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
纲: 鸟纲 Aves
目: 雀形目 Passeriformes
科: 鹎科 Pycnonotidae
属: 鹎属
Pycnonotus
种: 白颊鹎
P. leucogenys
(Gray, 1835)
分布: 亚洲西南部
外形特征 Appearance feature
白颊鹎长度18厘米,翼展25-28厘米,重量约30克。 白颊鹎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橄榄褐色鹎。褐色的冠羽形长而前弯。脸、颏及喉黑色,具白色颊块。下体近白,尾下覆羽浅黄。尾黑而端白。不可能与任何其他的鹎混淆。虹膜深褐色;鸟喙黑色;脚爪黑色。
生态习性 Life habit
白颊鹎通常栖息于森林、灌丛中,偶尔出现在农田和公园,以昆虫、浆果、果实、种子、嫩芽和花蜜为食。
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
白颊鹎分布在亚洲的阿富汗、不丹、印度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、伊拉克、塔吉克斯坦及沙特阿拉伯。
生长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
白颊鹎繁殖期在5-7月份,通常营巢于海拔1200-2500米的茂密森林中,在树上筑巢,巢为杯状,主要由细枝、草茎、草根等材料构成,每窝产卵2-3枚,孵化期12-15天,雏鸟9-11天离巢。
相关物种 Relevant
最新添加 New content
回到顶部
科学分类
哺乳动物
鸟类
鱼类
爬行动物
两栖动物
无脊椎动物
地理分布
亚洲
非洲
欧洲
北美洲
南美洲
大洋洲
南极洲
气候环境
热带
亚热带
温带
亚寒带
寒带
首页
|
各国动物
|
新闻
|
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