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各国动物
新闻
知识
鸟类
乌头翁
Taiwan bulbul
乌头翁
乌头翁的腹部
乌头翁
乌头翁的腹部
乌头翁的背部
乌头翁
乌头翁学名:Pycnonotus taivanus
乌头翁
乌头翁
乌头翁英文名:Taiwan bulbul
乌头翁与人手的比例
乌头翁睡觉
乌头翁学名:Pycnonotus taivanus
乌头翁进食
乌头翁进食
乌头翁进食
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
中文名:乌头翁(拼音:wū tóu wēng);
英文名:Taiwan bulbul;
学名:
Pycnonotus taivanus
。
乌头翁,又名台湾鹎,为台湾特有种,只分布在当地东部和南部。虽然在某些地区相当普遍,此鸟种仍被列为易危,因栖地的破坏和同属鸟种白头翁杂交造成数量减少,此两鸟种分布在某些地区重叠,且有白头翁因宗教因素被放生至乌头翁栖地。乌头翁为台东县县鸟。
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:易危(VU)
科学分类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
界: 动物界 Animalia
门: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
纲: 鸟纲 Aves
目: 雀形目 Passeriformes
科: 鹎科 Pycnonotidae
属: 鹎属
Pycnonotus
种: 乌头翁
P. taivanus
(Styan, 1893)
分布: 中国台湾
外形特征 Appearance feature
乌头翁头尾长19厘米。 乌头翁头顶冠及髭纹黑色;下颚基部有一橙色小点斑;上体橄榄色,两翼及尾褐色,边缘橄榄黄色;下体近白,胸灰,两胁偏褐。 头顶和枕黑色、眼先及耳羽白而带银皮黄色、喉白、髭纹呈黑色、近下嘴基部具一小形橙红点斑、后颈浅土褐色,背、肩、小覆羽以及腰羽概污灰褐,微缀;大覆羽、飞羽和尾羽均暗褐,外缘以鲜橄榄黄,下体皮黄白,胁和覆腿羽染以灰褐色,尾下覆羽具橄榄色羽缘;虹膜-深褐,嘴-黑色,脚-黑色。
生态习性 Life habit
乌头翁主要栖息在平地至中海拔的灌欉、次生林地、丘陵地、农耕地及林园,通常2-3只聚集成群活动于灌木林或果树林,主要栖息于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水塘等水域岸边,也栖息于农田、湿草原、沼泽等湿地,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。常单独成对或呈3-5只的小群活动,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群。
大多数的乌头翁都是以昆虫和其幼虫、果实、浆果或种籽等杂食性为主,有的还会以漕泾作为自己的食物,它们会在飞行中捕捉昆虫。
地理分布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
乌头翁,又名台湾鹎,为台湾特有种,只分布在当地东部和南部。
生长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
乌头翁繁殖期为每年的3-7月份,繁殖期间甚为活跃,常站在树梢高声鸣叫,或雌雄鸟在树冠与花丛间相互追逐、飞舞和嬉戏。通常营巢于灌丛、竹丛和果树等低矮树上,巢多置于灌木或竹丛枝叉间。每窝产卵通常为5-6枚,但也有每窝少至4枚和多至7枚的。孵化期12天。
相关物种 Relevant
最新添加 New content
回到顶部
科学分类
哺乳动物
鸟类
鱼类
爬行动物
两栖动物
无脊椎动物
地理分布
亚洲
非洲
欧洲
北美洲
南美洲
大洋洲
南极洲
气候环境
热带
亚热带
温带
亚寒带
寒带
首页
|
各国动物
|
新闻
|
知识